上世紀80年代初,我出生在山東南部大山里的一個小村莊。村落只有幾十戶人家,位置偏遠,建在了陡峭的半山腰上。
莊稼地、羊腸道、石板房,還有太陽下山后的漆黑一片,成了我難以抹去的童年記憶。當時,村里還沒有通電。
每到晚飯后,一切收拾停當,奶奶才舍得點上大罩子燈。燈光照亮了大半個屋子,光線下,我做作業(yè),奶奶紡線,爺爺扎笤帚。奶奶偶爾也會停下手中的活,叫我寫字別趴得太近,弄壞了眼睛。我會嚷,什么時候咱們家里通了電,安了電燈,就不用點這煙熏火燎的大罩子燈了。奶奶抿著嘴笑著說,等你長大有出息了,就給咱們家裝上電燈,再買個電視,也過上城里人的日子。
懷揣著對小康生活的向往,我兒時的夢境里,常常出現(xiàn)高高的電線桿、锃亮的大燈泡和能看戲的電視機。
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,村里終于通電了,我們家也裝上了電燈。一拉即亮,一拉又滅,電燈著實讓奶奶稀奇了好幾天。奶奶說,電很神奇,看不見,摸不著,穿過細細的一條線,能磨面、能點燈、會唱戲、會扇風,還能孵小雞呢。奶奶還常嘮叨,聽說城里人能看上電視,不知道什么時候咱也能過上那樣的好日子。
有了電,三叔建成了村里的第一家面粉廠,堂哥養(yǎng)殖場里的麻鴨賣到了濟南。從2000年開始,很多村民辦起了農家樂,搞起了特色田園旅游。如今,小山村成了休閑的好去處,一到雙休日、節(jié)假日,村里停滿了游客的小轎車。鄉(xiāng)親們的日子越來越滋潤,不僅用上了電視、手機,還添置了空調、電冰箱,村里安裝了路燈和視頻系統(tǒng)……
奶奶沒有想到的是,她的孫子長大后干上了電力建設這一行,走南闖北建電站,為鄉(xiāng)親們奔小康貢獻一份力量。5年前,我和同事們走出國門,投身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來到了巴基斯坦卡西姆港,在一片鹽堿地上建起了一座現(xiàn)代化的電站,可以為當?shù)?00萬戶家庭提供用電保障。
奶奶以前常說,有電了,咱們也能過上城里人的好日子?吹揭蛔娬驹跉g呼聲中投產發(fā)電,我的耳邊總會回響起奶奶的話,心中充滿喜悅。
。ㄗ髡邽橹袊娏ㄔO集團有限公司職工)